
随着上游面板产能逐步释放,商业应用场景的对接已成为重中之重。目前,面板产能布局愈发多样化,既有如京东方、TCL华星对高世代液晶产线的持续投入,也有维信诺专注于柔性AMOLED产线的布局。其中,柔性AMOLED因其出色的可挠性受到广泛看好,并在华为Mate X和三星Galaxy Fold等高端市场的良性反馈下,为OLED概念股带来利好。
相较于OLED的软硬屏产能,液晶产线的去留问题更受关注。在整晶面板产能过剩、价格下滑的大背景下,韩系屏厂如LGD和三星纷纷调整策略,谋求转型升级。与此国内面板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据群智咨询数据,2019年上半年,京东方液晶面板出货量已跃居全球首位,占比达23.5%。随着韩系厂商的退守,国内LCD市场份额的增长空间无疑更为广阔。
随着液晶面板供需周期波动及韩系厂商的战略调整,国内面板厂商亟需思考如何有效消化溢出的液晶产能。以京东方为例,其2018年净利润为34.4,虽同比下滑,但仍需积极拓宽液晶面板应用市场。为此,今年3月,京东方推出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产品及其解决方案,覆盖65吋、75吋、86吋等多种尺寸。TCL华星也推出了全球首款105吋交互式白板智慧宽屏等创新产品。
在LCD屏幕指纹、8K超高分辨率面板技术的推动下,商用显示电子白板(IWB)市场正成为消化大屏液晶产能、拉动需求的新增长点。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投影电子白板和液晶电子白板并行发展。以往因投影电子白板的尺寸优势,在 教育场景占据主导地位。
早在2017年,就下发了相关文件确定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功能和应用规格。文件强室面积和容纳学生数应匹配电子白板显示面积。对于中小教室场景,未来随着大尺寸液晶产能的释放和价格的下降,液晶电视白板市场将迎来从投影向液晶显示的转变。除教育场景外,商务会议场景也是液晶电子白板的主要发力点之一。在商务场景下,液晶电子白板需要降低成本并优化用户体验来取代传统投影电子白板。除了成本因素外,液晶电子白板在书写能力、寿命、维护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例如京东方推出的方案采用了先进的纳米银触控技术,提高了书写的灵敏度和交互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