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惜每一页纸
文章作者:文心雕龙
发布日期:2025年5月3日于赣南日报
每个学期的开始,办公室总会迎来一轮整理狂潮。同事们纷纷处理过期的教辅资料、寒暑假作业,舍弃用过的作业本、试卷,将那些失去意义的纸张从办公桌上清理出去。
看着那些被清理出来的纸张堆积如山的场景,我的思绪被牵引到了去年的一次旅行。那是与几位朋友受邀前往客家古城的美好时光。斑驳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富有创意的店名、独特的装饰、定南特色的美食……这一切都让我印象深刻。但在所有的印象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却是古城中那些刻写着“敬惜字纸”的壁龛。
我们在古城中穿梭,无论是进入古城时的迎阳门,还是后来的宝成门,亦或是离开时的丰阜门,都能见到这些刻写着“敬惜字纸”的壁龛。它们虽然位置不同,但形状大致相同,都是由一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高约两尺余,宽一尺余,额间刻着四个大字“敬惜字纸”,上方还有一个小小的帽檐,帽檐镶嵌着一个可爱的葫芦。据说这个“葫芦”寓意着“福禄”,在许多客家建筑中都可以看到,代表了客家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壁龛的用途以及“敬惜字纸”的含义,我深感好奇。同行的文友解释道:“敬惜字纸,不仅仅是要我们尊重和珍惜写有字句的纸张,更深层的是对文字、对文化的敬畏。”他还告诉我们,自宋元以来,许多重视文化、崇尚教育的地方都会建有惜字塔、敬字塔、圣迹塔、文峰塔、字库塔等,因为古人造纸不易,印刷不易,他们希望我们能珍视祖先留下的文字和文化。
这次经历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心存感慨。每当我看到满桶的废纸、打印机旁丢弃的白纸,甚至是被坐过的报纸,我都感到一种不安。我总会想起那些壁龛上刻着的“敬惜字纸”,想起同事们的言语,想起他们对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作为美术老师,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画“春天”。当我从办公室的废纸中拿出一沓纸给他们时,他们惊喜地发现了这些有字的纸。他们在这面白纸上画画,感叹纸的质地比图画本还要好。看着孩子们用心画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图画,我深感欣慰。原来,虽然现代印刷术发达,但我们依然需要珍视每一页纸,依然不能丢掉对文化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是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