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全红婵在跳水比赛中的表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虽然她在连续三次重大赛事,包括2025年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加拿大站及总决赛中均遭遇挫折,未能战胜队友陈芋汐,仅获得亚军,但她的表现仍然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惋惜。人们发现,全红婵在比赛中的动作稳定性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关键的第四跳动作上。比如在加拿大站比赛中,她在该动作上的得分仅为64.35分,相较之下,陈芋汐却能在这个动作上得到高达92.40分的高分。这无疑显示了两人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
裁判在一些比赛中的评分也引发了争议。在总决赛中,尽管陈芋汐最后一跳的水花明显较大,但其得分却与全红婵持平,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比赛公平性的讨论。
身体的发育对全红婵的竞技状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回想她在2021年东京会时的身高和体重,与现在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这种身体变化导致她的重心上移,影响了她在空中的转速和入水精度。她的标志性动作在完成时显得更加困难,体重的增加使得空中姿态的控制更为艰难。全红婵自己也提到了发育期的不自律,巴黎会后的两个月里体重有所增加,再加上家族遗传的易胖体质,使得体重控制变得更为困难。相较之下,陈芋汐的自律让人印象深刻,她随身携带电子秤来监控自己的体重。这对全红婵来说,既要提升力量又要控制体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全红婵的团队并没有袖手旁观。他们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帮助全红婵应对挑战。训练方案得到了优化,每天的训练时间延长至8小时,重点提升核心力量和爆发力。利用3D动作捕捉技术来微调技术,优化起跳角度和入水垂直速度。心理支持和团队协作方面也不容忽视,教练陈若琳采用阶段性目标体系来帮助全红婵缓解压力。营养师则制定了科学的饮食方案来管理体重。
至于全红婵的未来,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可能实现涅槃重生。如果她在短期内成功完成技术调整,仍有机会在2028年洛杉矶会争夺金牌。她也可以考虑双人跳台等转型方向,利用同步性优势延续职业生涯。社会和公众对全红婵的认知是复杂的,但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在商业代言和综艺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成果。同时跳水队在运动员发育期的调整成功率较高得益于科学化的训练体系成熟。接下来就看她的团队能否在技术细节、心理韧性以及外部资源整合上形成合力帮助全红婵突破发育关实现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