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古诗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古诗

故乡,对于身在外乡的游子来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是一缕永恒的牵挂,是一道难以割舍的情怀。早在诗经的时代,征战思乡的情感就已经被深情地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起离家之时,家乡还是春意盎然、杨柳轻摆;如今归来,却是雪花纷飞,物是人非。这种今昔对比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对于长期身处异乡的人们来说,故乡总是牵动着他们的心弦。故乡是否依旧?故乡的人是否安好?这种牵挂中充满了希望,也不乏惶恐与担忧。归期遥遥,归途能否如昔?

边疆的生活苦寒而寂寥,荒漠、孤山、冷月、怨笛,战士们的生活充满了孤寂与荒凉。这种情境也触动了诗人的心弦,边塞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生验,思乡之情在这里有了别样的表达。

李益便是这样一位诗人,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是中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既富有壮词,又带有深深的感伤。他描绘了边塞战士的生活,思乡的悲怨使得他的诗篇独具特色。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便是他思乡之情的真挚表达: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诗一开头,就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沙地似雪,月如霜,不知何处吹来芦笛声,每一个音符都仿佛传递着战士们的思乡之情。这夜里的景象令人感受到孤独和凄凉,每一名战士都怀着浓浓的乡愁,望着远方,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雪不再是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好意象,而是象征着荒凉和恐怖的自然力量。霜的意象也充满了凄凉和哀伤。而芦笛的声音更是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推向了。这种声音最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传递出离别的愁绪。每一声芦笛都像是催泪的音符,让战士们心中涌起无法言说的伤感。

这是一个平静的夜晚,但对于战士们来说却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对家乡的思念。然而在这个特殊的夜晚里芦笛的声音却让他们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李益的诗篇和唐诗的韵味使得这个夜晚和这群战士被永远地记载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每当人们读到“一夜征人尽望乡”时都会感受到一丝无法言说的伤感。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的牵挂每一个夜晚每一个四海漂泊的人都深深思念着故乡。月光和芦管都藏在了人们的心底成为了一种永恒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吴春玉)


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 古诗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