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千金市骨文言文拼音版

千金市骨文言文拼音版

《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应,行为顺应四时。”

日常生活中,饮食与作息都有其遵循的自然规律。

记住这个易于记忆的口诀:

三寒两倒七分饱,健康长寿活到老!

关于“三寒”:

防范三种寒气侵袭是养生关键。增强正气,避免病邪侵体。

防风: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秋季风寒,并人都能承受。头部的阳气,心脑血管病患者和偏头痛人群应注意避免头部吹风。颈部血管集中,易受风寒引发呼吸道疾病。腹部器官众多且没有骨骼保护,是最脆弱的部位,尤其要保护好肚脐眼这一长寿穴位。

防寒湿:寒气往往伴随水液停滞形成湿。寒气越重,湿气也越重。《黄帝内经》提到:“湿气伤身,多从下开始。”寒湿入体易损伤关节,导致下肢发凉、疼痛等,应注意关节保暖。

防虚寒:虚寒体质的人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口渴少饮。他们基础代谢率低,体内热量产生少,四肢即使在夏天也感冷凉。除了部分人因先天阳气不足外,大多数人是因贪凉、生活习惯不良所致。避免进食生冷食物、杜绝熬夜等不良习惯可有效预防。

关于“两倒”:

《黄帝内经》倡导“起居有常”。所谓“两倒”,就是要睡好“子午觉”。

子时大睡:子时指半夜11点到1点,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黄帝内经》指出:“阳气尽则卧。”此时不睡易伤阴,阴虚则嗜睡。此时最宜入睡,且睡眠质量最佳。孙思邈强调睡前要先稳定情绪,然后慢慢闭上眼睛,自然进入梦乡。

午时小憩:午时指中午11点到1点,此时午睡有助于阴阳调和。《黄帝内经》提到:“阴气尽则寐。”午时不睡伤阳,阳虚易失眠。午睡应以“小憩”为主,时间半小时为宜。过长会扰乱生物钟,影响夜间睡眠。刘纯指出午睡对消除疲劳、增进健康非常有益。

关于“七分饱”:

《黄帝内经》倡导“饮食有节”。一是要节制饮食,每餐只吃到七分饱;二是要规律饮食,每顿饭尽量定时、定点、定量。中医认为过饱和过饥都会伤及脾胃。《黄帝内经》强调吃饭要吃七分饱是一种似饱非饱的状态。在下一顿饭之前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吃饭速度放慢,感觉胃里还没满时就应该停下筷子。俗话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长期保持七分饱不仅有利于营养摄入,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和保持头脑清醒。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


千金市骨文言文拼音版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