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与AI高效沟通,选择合适的工具等。掌握这些技巧,人们也能让AI成为个人的“超能力”,在工作中实现突破。
一、引言
经过与21位不同职能的从业者深度交流,梳理出12个高频痛点,提炼出一套可复用的方法论:从Prompt设计、调试技巧到工具选型,覆盖LLM应用的全流程实践。
二、与AI高效沟通的关键方法
想要让AI理解并完成任务,关键在于提问质量。就像为新人布置任务一样,你的提问质量直接决定了AI的工作成效:指令越具体,AI就能越快、越准确地给出你想要的结果。
这里涉及到一些关键名词,如LLM(Large Language Model)、Prompt(提示词)、AIGC(AI Generated Content)等。了解这些名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AI。
三、Prompt使用技巧与调试策略
1. 逐步优化提问方式:通过逐步添加5W1H(即What、Who、Why、When、Where、How)的信息,使提问更加明确具体。举个例子,与其说“我想吃鱼”,不如说“我想吃清蒸鲈鱼,不要放太多油”。
2. 创建个人“Prompt工具箱”:保存和复用那些已经调试好、能够稳定产出高质量结果的Prompt,就像保存常用的SQL查询语句或代码片段一样。
3. 善用具备“持续记忆”的LLM应用:对于需要上下文连贯理解的内容,选择那些具备“持续记忆”功能的LLM应用,避免重复提供背景信息。
4. 避免Token限制带来的记忆丢失:适时总结、分段提问、引用历史信息,或使用支持长上下文窗口的LLM应用。
5. 严谨要求下的策略:在需要高度严谨和准确性的场景中,明确要求AI进行溯源和交叉验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6. 聚焦核心,避免信息过载:明确提问需求,逐步细化需求,学会筛选信息,避免被无关信息淹没。
四、主流LLM产品的特性分析及使用
面对众多AI产品,选择合适的工具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总结了几款主流AI产品的特性及使用场景,以帮助读者做出更好的选择。
AI是提升效率的强大助手,但智慧来源于数据,能力存在局限性。把AI视为工作流程中的“智能伙伴”,用它来辅助思考和快速探索,但务必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对于关键信息和专业判断,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验证和决策。在享受AI便利的保持警惕,共同打造更加高效和可靠的工作方式。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