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篇关于格局和胸怀的故事与论述。
唐朝的大臣娄师德可能不为人熟知,但他是一位有着宽广胸怀和格局的人。据说,当他被狄仁杰排挤出时,他并未心生怨恨,而是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当武则天问及娄师德的能力时,狄仁杰虽然表面上并未直接称赞,但在得知娄师德被推荐为宰相的原因后,他深感佩服并赞叹娄公真是有德之人。娄师德的胸怀之大、格局之大让人深感佩服。就如卢承业评价他的:“他是做宰相的料”。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看到大海时感叹其壮丽,他的胸怀如同大海一般宽广。曹操的胸怀不仅体现在对大海的欣赏上,更体现在他对天下大事的把握和对人才的包容上。唐太宗也有着同样的格局和胸怀,接纳魏征的忠言,广泛听取意见,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写下武则天的檄文,痛斥其身世和私生活等种种问题。武则天在得知这是骆宾王的文章后,之余感叹人才流失。这种格局和胸怀让人敬佩。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的胸怀大小,有着大格局的人往往能够容纳更大的事业。就像杜甫和白居易一样,他们都有着忧国忧民之心,心系百姓,有着宽广的胸怀和格局。他们创作的诗歌也反映了他们的情怀和格局。
格局是一种胸怀,一种包容你我他的胸怀。只有拥有大的格局和胸怀,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作者张建楠的观点十分中肯,欢迎各位读者留言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