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居易,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现实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近人,因此被人们尊称为“诗魔”和“诗王”。
在他十六岁那年,白居易参加了当时的科举考试。这场考试主要考察写作能力,考生们得到一个题目后进行创作。白居易拿到的题目仅有两个字——“赋得”。按照考试的规定,这两个字必须出现在题目前面。写作的方式类似于咏物诗,比如《咏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面对考试,白居易并未感到慌张。他静下心来,回想起一次与朋友送别的场景。那时,他们目送朋友离去,望着广阔的原野上茂盛的野草。白居易观察到,每到秋冬季节,青草枯黄;但到了春天,它们又焕发生机,新芽冒出,绿意盎然。于是,他灵感涌现,挥笔写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白居易在回想起与朋友分别的情景时,心中涌动的情感与思绪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你们能否找到更多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呢?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的韵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