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弘力老先生的《古代风俗百图》解读
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个节日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流传至今。
在古代的乞巧节,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包括拜仙、乞巧和赛巧等。尤其是汉代的这一天,节日庆典尤为隆重。每当夜晚来临,女子们会精心打扮,穿着盛装,在庭院里摆放瓜果,祭拜织女星,祈求智慧和技艺。同时还会举行一系列赛巧活动,如穿七孔针、投针验巧、喜蛛应巧和雕花瓜等。这一天是古代女子生活中热闹而重要的一天。
到了宋代末年,七夕乞巧的习俗更加盛行。街市上甚至出现了专卖乞巧物品的集市,被称为“乞巧市”。据《醉翁谈录》记载,七夕期间,潘楼前的乞巧物品买卖热闹非凡,车马人流众多,直到深夜才逐渐散去。
除了女子祭拜织女星外,七夕拜仙习俗中男子还要祭拜魁星。传说中,这一天是魁星的生辰。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掌管人间科举文运。在古代儒学士子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男子们希望在这一天祭拜魁星后能被“魁星点斗”,实现金榜题名、一举夺魁的愿望。七夕节对古代男子来说同样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