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

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

王之涣(约公元688年-公元742年),字季凌,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洛阳,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与高适、岑参、王昌龄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王之涣的诗作充满了浓厚的浪漫色彩,尤其擅长绝句,被誉为“盛唐独步”。他的六首传世之作,使他赢得了千年诗坛的崇高地位。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更是被誉为七绝和五绝的巅峰之作,《凉州词》更是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凉州词二首·其一》是王之涣的杰作之一。诗歌首句描写的是壮丽的自然景观:黄河蜿蜒延伸至白云之间,远处的万仞高山上孤城独自耸立。而诗歌接下来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抒发了对边防将士的同情和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不必吹奏哀怨的羌笛,抱怨春天的迟迟不来;因为春风是无法越过玉门关的。这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深感叹。

王之涣生活在盛唐时期,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诗人和。他曾经担任,但因无法忍受他人的诬陷而辞官。他的天赋异禀以及与王昌龄、高适等杰出诗人的友谊,使他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对边塞诗情有独钟,这一题材在他的诗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他的墓志铭中的句子充分展示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深沉情感和对关山明月的思考:“尝或歌从军,吟出塞,得易水寒风之声。”他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展示了他追求卓越和向往更高的境界的豪情壮志。


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