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大号田螺看起来美味Q弹,每一口都可能吞下6000只寄生虫。一旦你将其吃进肚子里,这些寄生虫甚至可能侵入你的大脑。
福寿螺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作为可食用的经济性螺类,因其成本低、个头大、肉质鲜美且繁殖能力强,迅速征服了胃,成为夜摊美食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场大规模的寄生虫感染事件让福寿螺的美名瞬间陨落。
在2006年的夏天,北京市出现了几十名症状相同的患者,他们头痛、恶心、身体,甚至面瘫。经过门的调查,发现这些患者都曾在一叫蜀国演义的酒楼就餐,并点了螺肉菜肴。原本使用海螺制作的菜肴,因海螺价格昂贵,商家改用价格仅为海螺十分之一的福寿螺作为原料。为了保持肉质鲜嫩,厨师们缩短了烹煮时间,导致寄生虫未被完全杀死。结果,87名食客感染了广州管源线虫病。
福寿螺的可怕之处在于其体内潜藏的寄生虫数量高达6000多条,这些寄生虫能在内做窝,甚至侵入人脑。2017年,一位女网友因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酱爆田螺而感染寄生虫,导致颅内感染。尽管经过多次治疗,仍留下永久性损伤,时常头痛。而感染的正是这种可怕的广州管源线虫。
福寿螺虽然名字好听,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风险。每个福寿螺内的广州管源线虫数量多达3000-6000条。生吃或食用未完全煮熟的螺肉很容易导致感染,这些寄生虫一旦进入体内,就会直接侵入重要器官,尤其是大脑,引发严重的中枢系统损害,出现多种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休克、和死亡。而福寿螺与田螺外观相似,很多难以区分,误食导致悲剧发生。
如何区分福寿螺和田螺呢?福寿螺的卵像一簇簇圆润的粉色珍珠,虽然美丽却隐藏着致命危机。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河域,后被引入我国。其繁殖能力惊人,一只雌螺一年能产卵数万例。因此在我国各地迅速扩散,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因为福寿螺与田螺外观相似,很多消费者难以区分,导致误食引发健康问题。
要辨别福寿螺和田螺,可以注意以下三个特征:福寿螺颜色偏黄,而田螺则偏青褐色;福寿螺的贝壳极大,螺旋部相对较小,个头也比田螺大得多;福寿螺的螺壳脆而薄,用手即可轻松碾碎,而田螺的外壳坚硬不易碎。记住这些特征,关键时刻或许能救命。各位美食爱好者请注意,福寿螺并非长寿的象征,切勿误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