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是汉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固定词组,寥寥数语便能生动形象地传达深刻道理。这些成语大多源于寓言故事、历史事件、诗文作品以及民间口语,比如成语“一叶障目”,其故事背景与版的《皇帝的新衣》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一叶障目”这一成语,其出处可追溯到三国时期邯郸淳所著的《笑林》一书。故事叙述了一位古代书生在阅读《淮南方》这本方术书籍后,深信螳螂能够利用树叶隐藏自己。于是,他费尽心思寻找这种神奇的树叶。当他终于找到一片螳螂用以隐蔽的树叶时,却因树叶与众多普通树叶混在一起而难以分辨。书生不断试验,直至他的妻子因不耐烦而随口回答“看不见”,他才如释重负,以为找到了隐身之宝。
当书生带着这片树叶到市场时,他的行为显然受到了树叶的蒙蔽,竟然当着他人面就拿人家的东西,结果被当场抓住并送到县衙。县官了解事情经过后,忍不住笑出声来,并告诉书生:“你书呆子,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一成语便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而来,用以比喻被眼前的小事所蒙蔽,无法看清事物的真实情况。
这个故事也我们抓问题时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我们不能像书中的书生一样,胡子眉毛一把抓,错失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叶障目”这一成语不仅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还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