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字。之前汉字铺分享过“戌戍戊戎”让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再次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戊这个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的基本信息和字源演变。
基本信息
中文名:戊
拼音:wù
部首:戈部
笔画:五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五笔86)DNYT、(五笔98)DGTY
同音字:物
笔画顺序:横、撇、斜钩、撇、点
基本字义
戊,是天干的第五位,也是我们常常用来表示顺序第五的代称。它也有指代土地的含义,比如戊方(戊己之日)。在古代,以十干配五方的传统中,戊居十干中,因此也指。如《汉书》中的“五六者,天地之中合。”便是例证。
字源演变
戊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甲骨文,形声字。在甲骨文中,它的形状像一把斧头,但字体已经开始线条化。到了金文阶段,“戊”的形体开始发生变化,斧头的形状有所调整。秦篆中的“戊”,字形变化更加明显。在之后的汉字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戊”字。
常见组词及释义
1. 戊日: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也是仙道的禁忌,通俗称之为“逢戊”。在法术中,戊日是需要特别注意和遵守规定的时间。
2. 戊方:意思是戊己之日。在传统文化中,戊往往与土地、方位等概念联系在一起。
3. 戊夜:指的是五更的时候。在古代的计时系统中,戊夜是夜晚的一个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