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五岳归来不看山全诗译文

五岳归来不看山全诗译文

去年,我读完了近年来读过的最长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阅读过程中,我内心其实充满了纠结。对于已经知晓结局的我而言,越是看着它逐渐兴盛,越害怕结局的到来。我在书即将完结的时候,停了一段时间才勇气继续读完。不知道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当我最终读完这本书时,我对作者的写法敬佩不已。他没有按照历史的进程按部就班地叙述,而是巧妙地转变了笔锋,开始畅谈山河的美好。最终,他将笔触停留在了徐霞客畅游天地间的场景,让许多读者的心得以放下。也有些读者感到有些失落。今天,我想与大家共同欣赏一下被徐霞客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

一提到黄山,即使没有去过的人也都听说过“黄山迎客松”。从堂到安徽省的车站路边,迎客松已经成为一张地理名片。由于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迎客松只长一边,形象宛如伸出手臂迎接客人。虽然古诗中并未有对迎客松的明确描写,但现代人却纷纷挥毫泼墨歌颂它。

除了迎客松,黄山的百步云梯也是一处绝景。这两块著名的石头被风雨冲刷成蛇与乌龟的形状,之间地势险峻,连接它们的上百个阶梯构成了著名的百步云梯。明代诗人唐世靖在《百步云梯》一诗中这样描述:“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 诗中极力表现黄山的险峻,用敏捷的动物做比喻突出山势的挺拔。

尽管黄山艰险,但依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探秘。韩少华曾经不顾有风湿也要登上黄山。明朝诗人汤宾尹在《同友人游黄山》一诗中写道:“冒雨穿山羡未曾,息肩无寺寺无僧。” 诗中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间冒雨前行,以脚步为尺丈量黄山的高度。两人在无人中休息,身边的雾气与白云一起飘散,艰难攀登后点起孤灯煮茶,继续前行。这样的环境和心境下,走过的云层反倒让人忘却了数层。

无数人登上黄山,留下了无数的感叹。每个人心中的黄山都是独一无二的,留下的记忆也是不同的。曾经有人说:“不是我爬上了山,我要感谢山峰能够容纳我登顶。”山峰如此,人生亦是如此。让我们心无旁骛地向着远方攀登,同时感谢生活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吧!

欢迎您留言分享您的黄山游玩记忆。


五岳归来不看山全诗译文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