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牛是植食性昆虫,属于天牛科,种类众多,全球已知有约22000种。它们具有咀嚼式口器和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天牛对多种植物造成危害,包括松、柏、柳、榆等木本植物,以及棉、麦、玉米等草本植物。
其中一些种类会危害木材、建筑物和家具,是林业生产、作物栽培以及建筑木材上的主要害虫。天牛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域而异,约有2200种天牛,分布广泛,几乎每一种树木都可能受到不同种类的天牛侵害。
天牛的体形多样,有长圆筒形、背部略扁的,也有体形较小或较大的,甚至有的摹拟其他昆虫的形象。它们的颜色也丰富多彩,但很多种类呈棕褐色或与树干颜色相似,具有隐匿色或保护色的作用。
大多数天牛的体长介于15至50毫米之间,但也有大型的如大山锯天牛,体长可达110毫米,较小的如微小天牛,体长仅0.5毫米。天牛的寄主范围广泛,不同种类的天牛可能加害多种不同科的植物。
人们对天牛并不陌生,许多人曾在童年捕捉或观察过它们。天牛的幼虫和成虫多在树木上活动,如桑树、柳树、杨树、柑桔类、松树等都有多种天牛种类在其上繁衍。有趣的是,当你抓住天牛时,它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企图挣脱逃命。
民间有许多关于天牛的玩法,如天牛赛跑、天牛拉车等。劳动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掌握了天牛的生活习性,并创造了一系列防治方法,包括搜灭虫卵、钩杀幼虫、虫孔施、捕杀成虫等。这些方法在一百多年前出版的“蚕桑提要”上就有详细记载。
天牛虽然拥有牛的名字,但实际上它们对人类的益处并不多。相反,它们以蛀食树木的幼虫期危害最为严重,虽然成虫有时也会引起一些损害,但一般并不严重。树木被蛀蚀后,生长受阻,产量降低,树势削弱,寿命缩短,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株树木迅速枯萎死亡。被蛀蚀的树木容易遭受其他害虫和病菌的侵袭,也更容易受到大风的吹折。木材被蛀害后,质量降低,甚至失去其工艺价值和商品意义。草本植物的茎根等部位受到幼虫蛀害后,也会导致作物减产、枯萎或死亡。
天牛是植食性昆虫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们不仅对果树和森林造成重大威胁,而且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对天牛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