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之道在于、气、神,然而现今人们理解的养生往往局限于养身补身。然而真正的养生并非只是补充,更要关注那些悄然流失的精气神。
从整体来看,精气的流失主要通过的五个感官途径:眼睛、耳朵、舌头、鼻子以及大脑的妄想。
现代人过于恐惧营养不足,其实真正需要的能量并不多,大部分能量都悄悄流失了,这些流失的能量被用于满足我们的欲望和妄想。要真正养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并填补这些流失的窟窿。
在老挝唐Det岛上的村庄中,人们发现了守住精气神的一些重要原则。
一、眼睛和耳朵是精气流失的重要通道。长时间看电视、电影、玩游戏,精神被电视吸收,暗耗肾精。听音乐时音量过大,同样会损伤人的精神。要守好你的眼睛和耳朵,减少不必要的视听刺激。
二、舌头的口味要清淡。口味过重是肾精不足的表现之一。解渴不仅仅是靠喝水,更重要的是体内生津。
三、鼻根也是精气流失的一个途径。过度使用香水等刺激性气味会伤害脾胃。
四、意根是大部分精气神被妄念消耗的地方。疑心重的人往往脾胃不好,精神状态较差。修行养生的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的疑虑和担忧,保持心态的平和与简单。
真正的修行并不简单。因为体内有一套魂魄系统会通过七窍起作用,吸收外界的信息和能量。如果魄系统受到污染,就会吸收负面的信息,蒙蔽心光,阻碍智慧的开显。因此修行过程中应避免接触和信息,保持内心的清净与正能量。
为了养神,可以通过推拿“五心”来达成。神是生命三宝“精气神”中最重要的,统领精和气,是生命活力的综现。五心分别是顶心、胸的中心、腹的中心、手心和脚心。通过这些部位可以强化身体机能,提升精神状态。
《道德经》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过多的物质追求和欲望会让人迷失自我,消耗心力。因此有质量的生命要学会做减法,简化生活,回归内心的朴素与光明。我们是否应该静下心来,给自己的身心来一次修整和清扫?回归最真实的生活境界。让我们共同努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共享养生的喜悦与福祉。愿所有读者都能感受到养生的真谛,获得身心健康与内心的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