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朝阳区东坝学区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九年级《海底两万里》名著交流的教学研讨会。聆听了一位教师的课堂后,我对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收获。
一、课堂环节回顾
这节课的流程设计得非常细致,让人印象深刻。教师首先展示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着,学生们展示了自己设计的海报,分享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教师还展示了自绘的《航海图》,帮助学生梳理书中的主要情节,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还选择了书中的精彩片段,以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积累、海报、手抄报、小说与电影分析、PPT分析等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了科幻小说的现实意义,并为学生们提供了精彩的推荐语。课堂以推荐学生阅读“凡尔纳三部曲”和撰写150字的推荐信给初一、初二的同学结束。
二、几点思考
(一)课堂亮点及其意义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利用航海图将故事情节进行串联,以及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这一方式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还帮助他们系统地梳理了行文情节。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让其他学生通过同伴的成果展示对名著的行文情节有了基本的了解。
(二)让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成长
如今,名著阅读在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学生需要更多地关注和阅读名著。这样的“名著交流课”是一种很好的“语文阅读课的上课模式”,它至少有以下四个优点: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和积累程度的方式;是一次强化复习;是一次系统归纳整理考点的机会。这种上课模式对于贵阳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以使我们的名著阅读指导课更加实效,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又与中考紧密链接,充分实现了“让学生在课堂与生活中成长”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