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保洲的黄鹤楼门票收藏可谓丰富多样。这些门票不仅反映了黄鹤楼的多样风貌,也展示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谈及此事,叶保洲深情地说:“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收藏黄鹤楼门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叶保洲今年76岁,是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尚隆苑社区的居民。他的家中有一个特别的书柜,里面摆放着大小一致的文件夹,里面整齐地保存着世界遗产、级景点、博物馆、红色景点等各类门票,总数超过2万种。其中,关于黄鹤楼的门票尤为丰富,有近100种不同的样式。这些门票大小不一,颜色、排版、材质、风格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叶保洲从20世纪70年始就有收集门票的习惯。当时他因经常出差而有机会参观各地的名胜古迹,小小的门票成了他珍贵的纪念品。除了自己旅行的门票,亲戚朋友的门票也会赠予他。退休后,他还结识了许多同样热爱收藏的友人,共同交流、分享、交换珍贵的门票。
在他的收藏中,最早的黄鹤楼门票是竖向排列的,上方是黄鹤楼的简笔画,中间绘有一只白鹤,下方书写着“黄鹤楼”三个大字。票价一元,有灰、黄、紫、绿四种不同的颜色。叶保洲深情地说:“这些门票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武汉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
1985年,黄鹤楼建成开放前夕,叶保洲作为安保人员提前进入公园。站在全新的角度俯瞰武汉,他深感震撼。他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景象:长高楼尚未崛起,江水边的植被稀疏,车流人流都不大。如今再度提及,叶保洲感慨万千:“现在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车水马龙,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景点如博物馆、公园等都向公众免费开放,实行电子门票。对此,叶保洲表示:“虽然现在很多景区不再有纸质门票,但这也体现了社会进步。”他依旧珍视自己收藏的黄鹤楼门票,因为那些不仅是纸质的门票,更是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情感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