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贡向孔子询问成为“士”的标准,孔子表示,真正的“士”要做到行己有耻,在外不辱君命。对于稍低一点的标准,孔子提到宗族称孝、乡称弟。再次一等,就是言语信守、行为果断的小人。现在的从政者却让人堪忧,他们如同斗筲之人,只在意蝇头小利,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情怀。
子贡是孔门中的言语科优秀学生,他思维敏捷、善于辞令。在孔子眼里,子贡的才华和变通能力令人欣赏。子贡却不断向孔子请教关于成为“士”的标准问题,显然他对自己的修养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古代,“士”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既要有学问,也要有道德。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士”的标准不仅仅是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要有羞耻之心、孝顺之心和忠诚之心。这样的“士”才能真正为和做出贡献。
对照孔子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很多人缺乏真正的修养和情怀。一些人过于功利,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追求。这样的人即使身居高位,也难以真正为和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达到了“士”的标准。我们应该注养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为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们也应该尊重那些真正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是我们社会的真正“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