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以轻松愉快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月夜游历赤壁的所见所感。这篇赋不仅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原文如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余从横塘还临安,道中遇雨。雨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如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从横塘返回临安,途中遇到下雨。雨停后,月色照进屋内,我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地面像积水一样清澈明亮,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这篇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月夜散步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这篇赋,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逆境中的超然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篇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自然美景和思考人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