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子丑寅卯指的是什么时间

子丑寅卯指的是什么时间

十二地支,是古代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的命名依据。这种时间划分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开始使用,以太阳出没的规律来命名各个时辰,如日出为卯时,日没为酉时。

汉代时,十二时辰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时辰名称更加细致,如夜半、鸡鸣、平旦等。这一制度凝聚了先民们的大智慧。

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命名含义和象征。子时,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此时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万物初萌。子时被认为是五行中的水元素,象征着繁殖和新生。丑时则是凌晨1点到,此时太阳从子时的位置扭转,阳气初生。寅时则是凌晨到5点,太阳向上运转,欲冲破地面之势显现。卯时是早晨5点到7点,太阳刚刚升起,万物冒出。

辰时是上午7点到9点,此时田野间的农民开始耕耘,如同阳春三月的景象。巳时是上午9点到11点,太阳升到东南天区,阳气旺盛。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太阳升到最高点,阳气鼎盛。未时是下午1点到,太阳开始倾斜,寓意果实经过成熟阶段。申时是下午到5点,太阳挂在树干中部,象征着物的成熟和身体的成长。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日落西方,意味着万物成熟。戌时是晚上7点到9点,太阳落入地平线以下,象征着阳的消退。亥时是晚上9点到11点,太阳潜入大地中心。

这十二个时辰的命名和含义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古代智慧。从子时到亥时,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文、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子丑寅卯指的是什么时间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