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诸葛亮羽扇什么时候用

诸葛亮羽扇什么时候用

我们普遍印象中的诸葛亮形象,总是手握羽扇,镇定自若,智计过人。在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还提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手持羽扇的人被普遍认为是周瑜。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宋代的《类说》卷四九中,引用了南北朝的《殷芸小说》,里面写道:“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两人率领准备交战。宣王穿着,通过秘密的方式会见武侯,看到武侯乘坐普通小车,头裹葛巾,手持白羽扇指挥。宣王感叹说:‘真是名不虚传啊。’”

在《太平御览》卷七十二中,引用了晋朝裴启的《语林》,描述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即将交战的一幕,武侯也是乘坐素舆,头裹葛巾,手持白羽扇来指挥全军。

至于西晋陆机的《羽扇赋》,则更是表达了对羽扇的热爱和赞美,“那些美丽的羽毛,翩翩起舞如轻盈飘渺。其性质强劲而锋利,每次挥动都如云绕箕张。在殿堂的一角改变寒暑之气,引导凉风萦绕。驱逐喧嚣与沉闷,带来清新的气息。”在那个时期,羽扇并不是某个特定人物的专属装扮,而是代表着英勇、从容、儒雅与潇洒的象征。

我们可以了解到,诸葛亮手中的羽扇并非仅仅是一种指挥工具,更是他个人风采和智慧的象征。历史上的诸多人物都有使用羽扇的习惯,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英勇、儒雅和潇洒的追求。


诸葛亮羽扇什么时候用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