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紧邻四川盆地的西北部与青藏高原的东缘,占地面积约1.43万平方千米。早在远古的三皇五帝时期,这里已有文明的痕迹,人们开始夯筑城墙,进行山川和祖先的祭祀。
商周时期,四川盆地分为巴蜀两部分。岷江流域是蜀国的中心,嘉陵江流域则是巴国的区域,而沱江流域和川中丘陵则作为两者的过渡地带。成都平原,又被称为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大约是由邛崃山、龙泉山围成的区域,面积约2.3万平方千米。
公元前316年,秦国统一了巴蜀地区。此后,成都的城市格局和名称便固定下来,张仪、司马错修筑的成都城历经两千多年仍保留至今。
成都的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山、丘陵和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成都的西部是四川盆地的边缘,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而东部则是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海拔大约750米。
成都的气候属于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丰沛。成都市中心的纬度是北纬3039′36″。成都市的水系以岷江水系为主,辅以沱江水系。锦江、府河、沙河等河流穿城而过,构成了典型的扇形水系。
成都的最高峰是苗基岭,海拔约5364米;最低处在沱江出市域的地方,海拔仅约359米。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成都的人口众多,常住人口约为2140.3万人(截至2023年),户籍人口约为1598.2万人(截至2023年)。
成都的交通以环形道路为主干网,共有八条环线,包括内环线、一环路、二环路、2.5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和七环路。内环线是成都的老城区核心地带,长约14千米,环绕着少城、大城、皇城等历史区域。天府广场位于内环线中心,是成都的几何中心,也是所有环线的“圆心”。一环路和二环路则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的环状主干道,文化气息浓厚。而三环路至七环路则连接着进出城的大通道,设计时速逐渐提高,为成都市的交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