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炎炎夏日的消退,秋天的脚步悄然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凉爽与惬意。这个季节也是风邪肆虐的时刻。《黄帝内经》中提及秋三月时天气变化急剧,这里的“急”字恰恰描绘了秋风迅猛的特性。
随着秋季的降临,天气逐渐转凉,气压上升,湿度下降,风气盛行,这也使得风邪易于侵袭。风邪分为内风和外风两种类型。
古代医学理论认为,外风主要是由自然界的风邪入侵所致,而内风则是由于自身阴阳平衡失调、肝风内动所引发的。
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穿堂风,对于容易出汗或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就很容易受到影响。晚上睡觉时从窗户缝隙中吹进来的风等外部风邪,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在秋季风邪盛行的时期,中老年人特别需要注意,由于他们多数伴有肝肾亏虚,一旦受到外风侵袭,轻则可能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诱发高血压、脑中风、癫痫、偏瘫等疾病。
我们的身体拥有许多能够抵御外邪的穴位,了解和掌握这些穴位对于预防保健、抵御内外风邪都大有裨益。
1. 翳风穴:位于下颌角与乳突之间的骨隙凹陷处,可防治面部风邪,如牙痛、口角歪斜、耳鸣耳聋等问题。
2. 风门穴:此穴位于背部足太阳经的第一条线上,在第二胸椎突棘下旁开1.5寸的位置。善于缓解因外风侵袭导致的疾病,如怕冷、咳嗽、感冒等。
3. 风市穴:此穴位位于腘窝上七寸的地方,可以缓解下肢风痹、老寒腿、关节炎、痛风等症状。个人可以此位置,如有酸痛感,可能表示受到了风邪的侵袭。
还有一个名为“府穴”的穴位,位于后发际向上1横指的凹陷处,这是针对内风的经典穴位,有助于缓解头脑部疾病,特别是脑中风、癫痫、肢体颤抖、偏瘫等。
秋季是风邪盛行的季节,气温变化大,我们既要防热防燥,又要祛湿防风。经常这4个治风穴,有助于缓解不适。建议在进行相关操作前咨询医师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