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但余钟馨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但余钟馨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文物守护者:朱章义

守护文物:石磬

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坚硬的石块为人类开启了漫长的石器时代。石块的乐音,如同历史的见证者,流传着千古不变的清脆之声。我们常言的“金石之声”,不仅仅是指钟磬等古老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更形容一种铿锵有力、清脆悦耳的美感。在四川的,有一种石磬乐器尤为引人注目,它改变了人们对于蜀地史前“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固有印象。

作为遗址博物馆的馆长,朱章义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件石磬。此石磬长76厘米,宽36.5厘米,厚3.5厘米,于2006年6月10日在成都遗址被发掘出土。令人惊叹的是,这件石磬身上还带有两道独特的“弦文”装饰,这种装饰在商周石磬中尚属首次发现。至今,它仍然可以敲击出纯美悦耳的声音。

回忆起当时的发掘情景,朱章义表示,2006年6月10日,在首个文化遗产日,电视台直播遗址的现场发掘情况时,祭祀区西北角的一个探方内出土了两件石磬。其中一件石磬的尺寸之大,为目前国内商周时期所发现之冠。

石磬,作为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其起源可能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如石铲等。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这些石制工具能够发出悦耳的声音,于是开始用于乐舞的伴奏,从而诞生了磬。古代的石磬形态多样,其质料大多为石制,也有玉制或铜制的。早期原始形制的石磬,例如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和襄汾陶寺遗址所出土的石磬,都是打制而成的,这些石磬距今约有4000年的历史。商代的石磬形制更为多样,而且在磐体上雕刻动物纹饰的石磬也时有发现。

朱章义认为,遗址祭祀区出土的两件石磬,体现了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隆重与庄严。这两件石磬的出土,也改变了人们对蜀地“未有礼乐”的认识。《蜀王本纪》中曾提到,蜀地的先王时期人们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但现在,这两件石磬的发掘出土,仍然可以敲击出纯美悦耳的声音,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古代蜀地的音乐与礼仪文化。

本报记者 王嘉


但余钟馨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