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仁宗嘉佑八年春二月,时年二十八岁的凤翔通判苏轼迎来了皇恩眷顾,晋升大理寺丞。外出公务之际,有幸再次踏足美丽的终南山。公务圆满结束后,他决定故地重游并寄诗弟弟苏辙。长达五百字的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亲情与游历之乐。这首诗即是:”再次游访终南山时春意盎然,绿意盎然的山林中回响着泉水与鸟鸣的交响乐。” 在收到哥哥的诗歌后,苏辙写下了《闻兄长重游终南山有感》一文,并鼓励苏轼继续创作新诗,以便两人共同分享游历的快乐。
苏轼在收到弟弟的诗后,创作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作为回应。这首词中充满了对弟弟的激励和鼓舞之情。“莺儿刚刚学会歌唱,这是春天最美的时刻。”微雨如丝,嫩绿的草儿在远处看起来绿意盎然,但走近后却似乎消失不见。这些生动描绘的景物被苏轼巧妙地融入了词中,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简单解读一下:初春的时节,万物复苏,黄莺开始婉转啼鸣,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美好的时刻。细雨如丝如酥,滋润着大地上的嫩草,它们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是刚刚冒出地面的新芽。在这个美妙的时刻,人们应该把握时光,珍惜当下,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不要等到花儿凋谢时才后悔没有好好欣赏它们的美丽。这首词也启示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有所作为,不要等到老去才后悔没有把握住人生的机会。
赏析一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惜春词。上片写景,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片抒情,表达了要珍惜时光的深刻哲理。苏轼运用韩愈的诗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也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和亲情。整首词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警醒。
写在后面: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在这个春天里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和豪情。他们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信心。苏轼在创作这首词时,展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超脱的胸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挑战,他总能从容应对。同时他也懂得珍惜和拥有每一个时刻,把握人生的机会。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