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诗词背诵中,由于词义混淆,读音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王维的《鹿柴》为例,其中的“柴”字,至今仍有人误读为chi,而正确的读音应为zhi,意为栅栏篱笆,在此诗中特指村墅。
再来看杜甫的《登楼》中的“可怜后主还祠庙”一句,其中的“还”字引发了不少读音争议。有人读hun,也有人读hi。究竟该如何读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此诗是杜甫于公元764年创作的,当时他刚刚结束了近两年的漂泊生活,在严武的帮助下重回浣花草堂。尽管他在此期间创作了一些欢快明朗的诗句,如“迟日江山丽”、“两个黄鹂鸣翠柳”,但他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始终关注着中原的局势。
就在前一年的十月,吐蕃攻占了长安,唐代宗出逃,金城公主的弟弟李承宏被扶植为傀儡皇帝。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痛苦无比,于是写下了这首苍凉悲壮的《登楼》。
诗中的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便点明了登楼的原因。春日来临,百花盛开,本应令人愉悦,但诗人却漂泊异乡,听闻长安沦陷的消息,内心苦闷。他另一首诗《春望》中也使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中的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则是诗人登楼所见之景。站在高楼上,远眺四方,只见锦江春色浩荡、玉垒浮云变幻。这一联既写空间又写时间,境界开阔悠远。
接着的颈联“北极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转入议论。诗人坚信能够反败为胜。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一句寄托了诗人的身世抱负。其中的“还”字,很多人读hun,是因为将其理解为回去的意思。但在此句中,“后主返回祠庙”并不合逻辑。这里的“还”应该读作hi,意为仍然。表达了诗人对后主仍然像诸葛亮一样受到后人供奉的讽刺和谴责。
《登楼》是杜甫忧国忧民之心、身世抱负之感的体现。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深意,读音更是需要仔细揣摩。对于“可怜后主还祠庙”中的“还”字,你读对了吗?
——END——
作者:解忧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