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旦假期,正逢好友相聚的时刻,我拿出久未使用的小米移动电源打算为其充电,以备不时之需。当我充了一夜后发现,小米充电宝并未充满电,依然电量不足。
初时,我怀疑是我的小米充电宝出了问题,于是尝试为另一款容量较小的小米充电宝充电。但令人意外的是,经过半日的充电,电量依然增长缓慢。
两个充电宝同时出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我开始怀疑问题可能出在充电头上。
随着快充技术的普及,我使用的是一款努比亚的65W三口氮化镓充电器,平时为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充电表现良好。今天却遇到了无法为充电宝充电的尴尬情况。
问题的症结在于:充电宝与充电插头的充电协议不兼容。我的两款小米充电宝虽为几年前购买,虽仍可使用,却不支持当前的快充协议,它们使用的是已被淘汰的micro-U和U-A接口。当我改用较慢的旧充电头后,两个老充电宝开始正常充电,重获新生。
这就是现实状况,许多老充电宝虽然能正常使用,却因仅支持旧版充电协议,而无法使用新的快速充电器进行充电。这种情况的产生,既是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是因为手机市场品牌众多,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充电协议。
以OPPO和vivo为例,他们使用自家的充电协议,并未向第三方手机配件厂商开放。要想体验完美的快速充电,OPPO和vivo的用户只能选择购买品牌自家的快速充电宝。市场上针对这两个品牌的第三方车载充电器也极为稀缺。
科技发展快速,许多老产品明明可以继续使用,却因充电技术的改进、充电协议的升级以及厂商的宣传策略而被市场边缘化。为了不被边缘化,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支持新协议、新技术的充电宝,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现在一些电商平台提供了老款移动电源的改装模块服务,让老款的移动电源也能实现快充功能,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