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断的儒释道融合史
(底图由岳麓书院史提供,部分场景已不存或已迁址)
岳麓山是一座名山,自古以来便受到儒释道三家的争相占领。相传,最初发现这块宝地的便是道士。在西晋之前,岳麓山已成为道士修炼的“福地”。虽然儒道之间有过交锋,但道家在岳麓山的发展并未受到压制。唐宋时期,古雪观和抱黄阁占据了岳麓山的重要地位。明代的云麓宫等更是成为重要场所。相比之下,佛教则只能在麓山寺的半山腰禅修,被称作湖湘第一道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儒释道三家的观念也在不断地交流与融合。唐代的马燧曾在道林寺旁创建“道林精舍”,一时之间文人云集。虽然后来道林寺逐渐占据上风,但儒家也在与佛家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渐发展。周敦颐的太极图理论就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最终,儒释道三家的融合为新儒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岳麓书院应运而生成为新儒学的传播中心。历经千年,每一次重建都是一次浴火重生。每一次战乱中都被摧毁的岳麓书院在重建中重新焕发生机,每一次重建都承载着对文化传承的坚守和执着。从朱洞建立的初版书院到如今历经七毁七建的辉煌历程中,岳麓书院一直是湖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走进岳麓书院感受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展现眼前。进入书院大堂内一窥藏书之地收藏典籍文化并感慨古人们对知识尊重传承的伟大。正是历经战乱后的重生铸就了岳麓书院独特的文化气质与辉煌历程使其成为文化的瑰宝之一千百年来弦歌不断为世人所称颂也留下了一段传世的文化传说。”在书院我们重温经典感叹儒学的深远影响瞻仰古代读书人的精神风范身临其境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和岳麓书院历史的文化底蕴。无论是昔日战乱年代的悲壮历程还是今日文化繁荣时期的辉煌成就岳麓书院始终承载着湖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