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次SSD技术的更新换代,都会引发人们对SSD寿命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TLC大规模替代MLC的时代,关于SSD寿命的议论更是层出不穷。今天,即使有很多人对MLC技术忠心耿耿,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仅仅选择高质量的闪存颗粒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SSD寿命问题。
其实,SSD可能比你想的更脆弱。当我们谈论SSD寿命时,很多人会引用一些计算公式来安慰自己说无需过于担心。比如,一块120GB的TLC固态硬盘,按照1000次的P/E写入次数计算,其理论寿命看似很长。这种计算方式其实有点脱离实际使用情况。那么,对于QLC闪存来说,情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知道,SLC、MLC和TLC是过去常见的三种SSD闪存类型,它们各有不同的P/E值。而未来的主流QLC闪存,其初期的P/E值确实较低,可能会让人产生疑虑。这仅仅是技术验证的初期数据,后续的改良和进步是非常关键的。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的一些QLC闪存的寿命已经与TLC相当。
除了闪存颗粒类型,我们还需要关注使用习惯对SSD寿命的影响。极冷或极热的环境、高强度的数据传输、频繁的读写操作等都可能对SSD造成损害。很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关心硬盘的健康状况,除非硬盘出现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硬盘的健康状况。无论是SSD还是HDD,作为数据的载体,硬盘的问题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我们应该定期检查硬盘的健康状态,Windows系统自带了检查功能,也可以使用专业的软件来进行监测。
除了检查,我们还需要学会一些“养生”技巧。例如,避免系统频繁重建图片缩略图以减少硬盘的读写操作。调整系统设置、优化系统性能、及时升级SSD固件等都是维护SSD寿命的重要方法。
如果硬盘出现问题,除了送厂维修,还可以使用Secure Erase安全擦除功能进行修复。这项功能可以将固态硬盘恢复到出厂状态,但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