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2023年,我们跨入了充满期待的2024年。天文科普专家告诉我们,这一年被称为闰年,因为2月有29天,全年总共有366天。正在来临的农历甲辰年(也就是龙年),则是没有闰月的平年,时长为354天。
对于公历的制定,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做出了解释。我们平时所说的阳历,其实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规律来制定的,也就是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一个回归年实际上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就规定每4年设置一个闰年。
凡是公历年数能够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不能被整除的年份就是平年,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由于2024年可以被4整除,所以它是闰年。但是请注意,如果是整世纪年,例如1800年、1900年和2100年,虽然它们可以被100整除,但如果不能被400整除,那么它们仍然是平年。
再来说说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农历安排年、月和节气,主要是根据月相盈亏和太阳周年视运动这两个自然周期来制定的。农历以月亮的朔望变化来定月,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全年天数要么是354天,要么是355天,比公历年少了10至12天。
为了弥补这个差异,我们的祖先想出了设置“闰月”的办法。现在的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也就是每隔2到3年就增加一个月,这个增加的月份就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包含13个农历月,一年可能是384天或385天;没有增加闰月的年份就是平年。
杨婧指出,“置闰”的具体规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定的。农历每个月都有一个中气作为标志。如果某个月没有中气,那就把这个月称为上个月的“闰月”。即将到来的农历甲辰年没有闰月,因此是一个平年,对应的公历日期是从2024年2月10日到2025年1月28日,总共是354天。以上信息来源于《瞭望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