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截竿入城寓言故事原文

截竿入城寓言故事原文

邯郸淳是三国时期的知名书法家和文学家,出生于公元132年,表字子叔。他来自东汉时期的颍川阳翟,即现今的河南省禹州市。

由于历史的原因,关于邯郸淳的文献记载有限,我们仅知道他青年时期曾离家出走,踏上寻师之路。他前往洛阳,拜在大书法家扶风曹喜门下,刻苦学习,磨砺技艺,最终名震书坛。

邯郸淳的书法艺术精湛独特,尤其擅长虫篆,这种似虫形之篆书展现了他的独特风格。《书小史》中赞美他“志行高洁,才学兼备,书法八体皆工,尤其擅长古文大篆。”

在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邯郸淳从长安避乱至荆州,成为刘表的门客,从而步入仕途。

邯郸淳不仅书法精湛,更以编写的寓言《笑林》而闻名。这是我国最早的三卷寓言小说集。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都源于此。

这些寓言故事以风趣幽默、笑谈的形式传承下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笑话也随之产生。《笑林》中的小寓言虽已失传,但仍有几首流传下来。其中,《一毛不拔》最为脍炙人口:

有一只死猴在冥王面前,请求为人。冥王说:“如果你想变,需要拔掉身上的所有猴毛。”于是夜叉被召唤来为其拔毛。仅仅拔下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冥王笑着说:“看你一毛不拔的样子,怎么做人呢?”这个寓言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一毛不拔”,用来形容人极度吝啬和自私。

《截竿入城》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讲述了一个鲁国人拿着长杆进城的故事。他初时竖立拿着无法入城,后来又横拿仍然无法入城。正当他焦急万分时,一个老人建议他截断长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思考、只知焦急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就像寓言《拔苗助长》和《掩耳盗铃》所揭示的那样,人们应该尊重事物的规律,不能自欺欺人。


截竿入城寓言故事原文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