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探端午,余庆的粽子时光
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在余庆,这一习俗更是被推崇至极。粽子作为传统节庆食物,以其香甜软糯的口感,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端午佳节前夕,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的氛围中。浸糯米、洗粽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包粽子、吃粽子,这就是“粽香弥漫举家乐”的真实写照。
白泥镇满溪村的董孝先和冯明珠夫妇,早早地准备好了糯米和粽叶。两位老人分工明确,董孝先老人手法熟练地卷起粽叶,装入糯米,一捏一卷,双手穿梭其间,一个个精致饱满的粽子便呈现在眼前。冯明珠老人则搬出古老的石臼,将芝麻捣碎,为吃粽子准备了美味的蘸料。
董孝先一边手脚利索地包着粽子,一边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曾经的三个聪明媳妇在走娘家时,面对老人的,她们用粽子、鸡蛋和硬头粑等当地食材巧妙应对,最终成功走过娘家。
经过精心制作和2个小时的清水浸泡后,粽子入锅蒸煮。随着粽子煮熟出锅,端上餐桌,一家人及邻里在浓郁的粽香中举杯共庆。在这熟悉的传统味道中,人们感受着年复一年的记忆和情谊。
随着时代的变迁,粽子的外形和配料逐渐多样,“三头羊角”、“枕头粽”等新颖形状应运而生,五彩馅、腊肉馅、纯白糯米等口味各异。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继承,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深深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