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深度解读红楼】系列评论文章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
近年来,《红楼梦》在青少年阅读中的位置令人深思。它时常出现在“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上,但又是高中语文必修的重要单元之一。面对这样的困境,如何激发中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成为热议的话题。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深圳某中学教师巧妙设计了一道关于《红楼梦》的阅读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于这种看似创意十足的教学方式,有些北京、上海的教师却提出了严厉的质疑。他们对此题的设计提出批评,认为这样的娱乐化教学方式与《红楼梦》的本质不符。那么,《红楼梦》的阅读教学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呢?我们需要深度思考。
该教师设计的题目将贾宝玉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合,设计了一道有趣的阅读题。尽管这样的设计可能会短暂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然而长远来看,这种做法的学理性不足并且可能存在娱乐至死倾向的问题。对于那些强调该题能够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观点,我持保留意见。因为这样的设计往往忽视了《红楼梦》本身的文学价值及其深层次的内涵。虽然结合时事热点有其可取之处,但在涉及经典文学时,我们必须谨慎对待。特别是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任何娱乐化的处理方式都可能显得不合时宜。对于任学作品的解读,《红楼梦》也不例外,都应该避免过度娱乐化和游戏化的倾向。因为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心灵的诗意渗透而非简单的娱乐活动。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我认为需要审慎对待。否则,学生可能会被导向远离文学本质的路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反而可能误导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尤其是针对那些认为通过娱乐化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观点,我更持谨慎态度。因为真正的阅读是需要深度思考的,而不是简单的娱乐消遣。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娱乐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而应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价值。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情和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情节上我们还应深入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初衷及其赋予作品的深层含义而不能一味地用简单的娱乐方式去解读它。总之对于《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应该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去进行研究和解读尤其是涉及到相关的教学设计方面更要慎之又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经典的文化遗产并让学生在深度探究中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