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华的都市街头,有一道美味的火锅令人陶醉,那就是独具海南特色的糟粕醋火锅。它既是一种街头小吃,也是高级餐厅的热门美食。它的故事始于海南岛最北端的港口小镇铺前,这里常年被南海的热带季风温柔拂过,的气候催生了当地人对刺激性味道的热爱。
铺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港口小镇,其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里,糟粕醋不是醋,而是一种蕴丰富味道的汤底。它的名字源自一句古老的谚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海南岛,这句话似乎并不完全适用。因为在这里,糟粕也有其独特的魅力,经过发酵酿制,转化为美味的糟粕醋。
小饭馆里,热气腾腾的糟粕醋汤底是当地人的最爱。辣汤饭或者糟粕醋,吃下去酸爽舒畅,让人回味无穷。骑楼老街下,顺延往西便是铺前港,这里自明代起就是海南人“下南洋”的起点。淘金客们从这条港口出发,他们在异乡落地生根,怀念起离港前最后一口酸辣汤汁的滋味。
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养育了铺前人的胃口和脾性。较高的粮食产量使得酿酒成为可能,酿酒余留的酒糟经过发酵酝酿,就成了酸甜中透着米香的醋酸,再加入蒜头油和朝天椒制作的辣椒酱一起熬煮,一锅新鲜的糟粕醋便大功告成。
糟粕醋小吃里一般包括牛杂、海螺、海带、海菜、米粉等食材。骑楼老街上,“阿妹糟粕醋”和“林花糟粕醋”两家相邻的店铺,虽然菜色与价目基本保持一致,但每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调味手法,凭借这双手艺,吸引了无数的食客。
阿妹糟粕醋如今由年轻的店主黄彩虹经营。奶和母亲都继承并发展了这门生意。而在林花糟粕醋店内,创始人林花虽然已步入老年,但仍坚持经营她的糟粕醋生意。这两家店都见证了铺前糟粕醋的传承和发展。
过去,糟粕醋是名副其实的“女人生意”,经营者以女性居多。因此又名“三八醋”、“女人醋”。勤劳的海南女性熬煮出一锅油花翻腾、汤卤白中映红透黄的汤底,下入家常的食材,一碗完全由厨房“边角料”组成的糟粕醋,是她们给家人最好的味蕾享受。
制作糟粕醋的过程繁琐而讲究。首先要将大米蒸熟,加入酒曲,封坛等待空气、温度和时间的作用来完成淀粉到酒精、酒精再到醋酸的转化。铺前镇的高湿度和年均气温为坛中物质的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刚出坛的醋酸酸度极高,需要加水稀释并高温煮沸去除残存酒精,再配以辣椒酱和蒜头油完成最后的调味。此时的糟粕醋口感最佳,酸而不腻,辣而不呛。
糟粕醋的吃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像小吃一样将各种食材浸入汤底,也可以像火锅一样涮煮各种海鲜、肉类和蔬菜。火锅版本的糟粕醋有着更强大的包容性,无论是海鲜还是肉类都能涮于一釜。火焰的热力激发了醋香分子的挥发,增加了食欲。简而言之,糟粕醋能让海鲜更好吃。
一声“来喽”,装着糟粕醋汤底的火锅被端上四方桌。标准的吃法是先喝一口汤开胃,然后涮煮食材。海鲜是糟粕醋火锅的核心食材之一,其肉质鲜嫩、口感鲜美与糟粕醋的酸辣味道相得益彰。海菜也是糟粕醋的灵魂伴侣其浓密纤细的形态特别适合吸取汤汁细胞中的大量凝胶状物质可以恰到好处地中和醋酸的尖锐突出食材本身的鲜美滋味。
糟粕醋火锅的蘸料也不同于常规其集合了多种食材滋味浓郁而复杂包括什锦酱、小米辣、香菜、蒜蓉、沙姜等还加入了海南特色的“桔仔”其富含的天然果酸让蘸料的味道更加甜美。
今年海南糟粕醋火锅的“出圈”并非偶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海南本土糟粕醋品牌开始转向电商其中就包括始于1979年的铺前三婆她们三代人的故事代表了众多海南本土糟粕醋品牌的发展缩影。在线下糟粕醋正好借助特色火锅椰子鸡的热度开始出现在大众餐桌之上。而在线下新的消费升级使得糟粕醋火锅品类迅速崛起线下门店遍布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连锁品牌如濠七、昔酉等逐渐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