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竹石怎么读古诗拼音

竹石怎么读古诗拼音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学习指南,涵盖三首古诗的关键知识点、常考内容以及拓展要点详解:

一、《马诗》(唐·李贺)

在沙漠之中,白沙如雪,燕山之上,弯月如钩。何时才能披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扬鞭驰骋?

重点注释

燕山:指燕然山,暗示边疆之地。

钩:象征武器,隐喻战争。

金络脑:比喻受重用。

主题思想解读

诗人通过马的形象,表达对疆场驰骋的渴望,抒发怀才不遇、渴望报国的壮志豪情。

二、《石灰吟》(明·于谦)

石灰石经历千锤万凿从深山走出,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也,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

关键注释

若等闲:将某事看作平常。

清白:既指石灰的洁白,又比喻高尚的情操。

主题思想阐述

诗人通过石灰的炼制过程,表达坚守高洁情操、不畏牺牲的精神。

三、《竹石》(清·郑燮)

竹子紧紧扎根于青山,在破裂的岩石中生长。经历千锤百炼仍然坚韧不拔,无论东西南北风都无法将其吹倒。

重要注释

咬定:形容竹子扎根的坚定。

破岩:生长环境恶劣的岩石缝隙。

主题思想阐释

借助竹子在逆境中的坚韧形象,表达诗人坚定不屈、刚正不阿的人格追求。

四、共通考点与拓展知识

表达手法概述

三首诗均通过托物言志的方式,借助马、石灰、竹来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怀。

字音辨析

燕(yān/yàn)、劲(jìn/jìng)、似(sì/shì)等多音字需注意选择正确的发音。

形近字如络(网络)与洛(洛阳)、锤(锤子)与捶(捶打)等需区分清楚。

名句详解与解析

《马诗》:表达诗人对机遇的渴望。

《石灰吟》:体现舍生取义的精神,突出诗人的情操。

《竹石》:强调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不拔。

诗人背景简介

李贺:唐代诗鬼,怀才不遇。

于谦:明代英雄,其人格写照体现在《石灰吟》中。

郑燮(郑板桥):清代书画家,以竹明志,为“扬州八怪”之一。

五、背诵与复习建议及注意事项

背诵重点提示

按照“景物—情感”的脉络进行记忆,结合诗人的生平理解主题思想。

易错点提醒

注意《石灰吟》中“粉骨碎身”的写法,以及《竹石》中“坚劲(jìng)”的正确读音。

通过以上指南,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三首古诗的核心内容、难点及考点,建议结合注释进行背诵,并深入理解三首古诗的“托物言志”手法。


竹石怎么读古诗拼音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