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写论文提纲是构建整篇论文骨架的关键步骤,它基本上决定了论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走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评审老师会把重点放在提纲上的原因,一个清晰、逻辑严密的提纲能够确保论文质量,甚至在目录阶段就能看出论文的成败。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如何撰写论文提纲,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以达到评审标准。
无论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还是文科、理工科论文,摘要都是整篇论文的精华所在。摘要需要简洁明了地概括出论文的中心思想,包括研究背景、问题陈述、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摘要部分要突出五个要素的顺序,即“背景→问题陈述→研究目的→方法→结论”。对于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论文,摘要的长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硕士论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00字,本科论文则不超过500字。
关于研究背景部分,可以在绪论中详细阐述,而在摘要部分仅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即可。问题部分应该基于背景突出研究中的不足,强调问题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意义。在方法部分,需要介绍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并指出使用的方法如定性、定量或结合两种方法等。目的部分则需要阐述研究对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意义。结论部分应尽可能给出量化的研究结果。
目录是论文的导航,能让导师和读者快速了解论文的结构和思路。目录的生成通常在论文写作完成后,通过引用内容并插入目录来实现。
前言是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意义。这部分内容需要清晰明了,避免混淆和重复。
选题背景及方法章节需要详细具体地描述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方法,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研究背景与现状部分有时会将国内外研究综述纳入其中来展现研究现状。研究现状主要关注与主题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属于更微观的层面。而研究背景则更侧重于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属于宏观层面。
例如,一篇关于消费文化语境下商业街区的空间发展变化的城市规划论文,其研究现状会具体描述目前商业街区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成果发现改进的空间。而研究背景则会阐述为何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可能是基于某个行业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现战略管理的问题,从而决定以此方向进行研究。
在论文的主体部分,所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和解决的核心。这部分需要通过实证数据来支撑,无论是建模还是调查问卷,都需要基于真实数据来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在总结与展望部分,需要简明扼要地总结论文主题及其重要性,并提出改进建议。不足与展望部分则需要谦虚地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这部分占据论文的较大篇幅,需要详细阐述。
一个完整的论文提纲可以按照以上结构进行拆解和构建。想要开始写论文的同学可以先拟出提纲,再逐步填充内容。有关论文的问题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接受一对一的论文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