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讯

九族还是诛连九族

九族还是诛连九族

诛族作为古代的一种刑罚,起源于商朝,并在秦朝和汉朝逐渐发展为诛三族、五族、七族等更为严厉的刑罚。这种刑罚是者为了维护其秩序而设立的,极为残酷。一人犯,不仅本人要受到惩罚,其家族成员甚至近亲也会受到牵连,例如诛三族、五族、七族等。

关于诛三族的具体定义,存在多种说法。一种说法包括父母、兄弟和妻子;另一种说法则是父亲、母亲和妻子;还有一种指的是父亲、儿子和孙子。无论是哪种说法,都体现了诛族刑罚的严厉性。在秦朝末年,丞相和宦官赵高,以及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主父偃,都曾遭受诛三族的惩罚。

到了隋朝,虽然隋文帝杨坚曾废除诛族之刑,但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又恢复了这一刑罚,并扩展至诛九族。关于诛九族的范围也有两种说法。一种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另一种则指的是从被处死者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旁系亲属也包括在内。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明洪武帝时期的宰相胡惟庸,被诛九族的人数多达三万余人。

而在历史上,“诛十族”的刑罚仅有一例。在明建文帝被燕王朱棣夺位时,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起草继位诏书而遭此厄运。朱棣将方孝孺的门生、朋友归入第十族,连同原来的九族一起诛杀,共诛杀了873人。因此事受牵连而下狱或流放充军者亦众多。

诛族之刑是社会者维护的一种极端手段。无论是诛三族、诛九族还是诛十族,都体现了者对犯者的严厉惩罚和对家族成员的无情打击。方孝孺的遭遇,更是将这种残酷的刑罚推向了极致。


九族还是诛连九族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