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过去了许久。
那个曾经在娱乐圈掀起波澜的芦田爱菜,如今也已经年满十八。三岁出道便身价上亿的她,被《环太平洋》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称赞为天才童星。
萝莉形象的芦田爱菜因知名语录“这世界有35亿男人”而走出国门,受到了广大粉丝的喜爱。前不久,她还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取了日本顶尖大学——庆应大学的医学部,人生轨迹宛如小说中女主一般耀眼。
与国内一边倒的好评不同,日本网友对芦田爱菜存在着不少负面质疑。许多人认为她从小便展现出的强烈察言观色的能力,说明她敏感早熟,缺少童真。甚至她在“最不想看到明星榜”中名列前茅。
但芦田爱菜并未被外界的声音所影响。相反,她将这份感知力运用到了工作中,细腻地演绎出各种角的复杂性。她将敏感的聪慧化为动力,不断完善自己。
话说回来,能像芦田爱菜那样既对外界敏感,又能保持热情开朗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敏感而烦恼。他们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从不提要求,凡事自己承担。为了不想让人伤心,宁愿为难自己也不愿拒绝别人。
他们总是反省,即使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也觉得自己有错。还特别容易受伤,别人一句无心的话,就能让自己难过很久。每次都告诉自己想多了,却还是控制不住胡思乱想。这就是典型的高敏感人群。
那么,为什么会这么敏感呢?
心理学上把这种人称作“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他们对细节的敏锐度很高。比如别人的情绪变化或是某些微小的动作,很多人根本察觉不到,但高敏感人群却能捕捉到。
他们的共情能力很强,能够充分感受对方的心理体验,是倾诉的好对象。在对方倾诉完后,他们却会沉浸在不良情绪里很久。
这不是疾病,只是一种人格特质。它的形成除了遗传,更多与生长环境有关,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不仅容易给同龄人添麻烦,还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时刻处于惊惧的状态,他们必须保持警惕,时刻关注父母的情绪变化和肢体语言,以便应对下一次的伤害。这种对他人情绪变化的敏感,大多伴随着一生。
有些职场人士,工作时间很长,却依然对领导的情绪或行为很敏感,汇报工作时如果领导没有微笑,他们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因为这种情景触发了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批评式教育也是原因之一。父母喜欢批评孩子,或者一味地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自己的孩子。实际上,这样的成长环境容易使孩子形成“内归因”思维模式。也就是孩子认可父母的批评,且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导致父母不高兴,心里非常内疚。长大后,他们对身边人的情绪变化不仅敏感,还总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还有部分高敏感人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心理学家对这部分人的大脑扫描发现,他们脑岛附近的灰质更多。灰质负责传递各类感觉,并对信息进行深入处理。高敏感人群的大脑灰质多,意味着可以感知和收集更多感觉,对信息的处理也更深入。
敏感对于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很大一部分社恐就是因为敏感。高敏感人因为成长经历,往往会对别人的反应做出负面解读。比如和人打招呼时,对方没搭理,就会认为对方讨厌自己,进而想远离这个人。实际上人家可能只是忘了戴眼镜看不清你。
这种“被拒绝”或“无视”的感觉会让高敏感人难过很久,产生自我怀疑,于是见到其他人也想逃避。因为这些负面解读太多,感受也不好,所以他们更喜欢独处,这样更有安全感,更舒适。
胡思乱想是高敏感人群的必然经历。因为接收的信号太多,大脑需要“加工”的信息也很多。比如同事和你打招呼时不像之前那么热情,你的第一反应是他对你有意见。然后就会回想这几天发生在你俩之间的一点一滴,觉得是自己哪天的某一个细节让他不开心了。
情绪不稳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共情能力太强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感染;二是胡思乱想时容易想很多不好的事导致自己情绪变差。
多项研究表明高敏感人群在症、焦虑和抑郁方面患病的风险远高于不敏感的人。那么敏感的人如何减少痛苦呢?其实敏感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甚至是一种天赋。的调查显示人群中20%的人都是高敏感者男女比例相同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高敏感者。但并不是所有高敏感者都生活得那么累有很多人比不敏感者的幸福感更高。总是受负面情况影响的童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改变:首先改变信念敏感是常年的恐惧或挫败经验带来的本身是想保护你不受伤但是长时间如此就会扭曲你的认知而且在实际生活里这些伤害大部分都不会发生。比如你怕被拒绝是因为小时候总是被教育乖巧听话否则父母就不爱你我们内心在不断要求自己符合社会期待搞清楚了敏感的根源就要强化新的积极的信念比如当你想拒绝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