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热帖近日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让无数网友深受感动。
这篇在清华“树洞”发布的文章,出自一位来自安徽的贫困学生之手。他在文章中分享了自己接受助学金后的经历与感受,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多位清华学生向记者表示,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触动了他们的内心。
这位学生在文章中提到,他非常感谢能从安徽抵达北京的T35次列车,这是一趟让他省钱的硬座列车。在2014年,他为了省钱选择乘坐这趟列车北上求学,回忆中的列车之旅充满了艰辛与坚持。
他当年入学时获得了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一万三千余元。在扣除学杂费后,他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六千五百元。他在文章里回忆道,为了充分利用每一分钱,他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的支出控制在四百元以内。同学们享受西瓜和饮料的时候,他只能默默地喝水;在食堂里想尽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因为无法承担班级出游的费用,错过了与同学们的合照……这些琐碎而朴实的细节,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在接受资助的这位学生也不忘感恩,定期给资助他的企业会写手写信。后来,随着他通过有了稳定的收入,并获得了保研资格。从研一开始,他每学期都会资助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生活费和学杂费。他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社会,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会,去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网友自然卷评论道:“贫困的物质条件和在学校里优秀的表现验证了那句‘自强不息’,对社会的感恩和反馈则体现了‘厚德载物’的精神。”还有许多网友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对这位学长精神的敬佩和感激之情。这位清华学长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对社会的感恩回馈的一种倡导和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