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是二十世纪真正的篆刻大师?
曾经,篆刻家林乾良教授在发起一场别开生面的遴选活动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向活跃于国内及日本的篆刻家们抛出了一个关乎于大师地位的争议话题。问卷调查的形式发出两百多封信,要求篆刻家们在特定名单中圈定二十至二十四名候选人。问卷共收回有效答案118份,结果公布,吴昌硕位列首位,而庵和来楚生则并列第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楚生的名字可能远不如吴昌硕和庵响亮。但从艺术造诣的角度来说,这似乎并不合理。来楚生在书法、绘画和篆刻方面都有着非凡的才华。篆刻家钱君匋曾经高度赞誉他:“在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唯有来楚生能够在印坛独立称雄。”然而在这个注重人情的社会环境中,艺术家要想扬名立万,除了艺术本身,还需要善于经营人脉、善于交际。在这方面,来楚生的生活方式似乎并不占优势,他为人正直、低调寡言,甚至为自己刻了一方印章——“闷胡庐主”。但或许正是他的独特性格,让后世有知音,更加重视他的艺术成就。
今天,“此心安处是吾乡——捡云书屋藏来楚生作品展”在萧山画院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来楚生的九十多件佳作。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来楚生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更是对他被低估的艺术成就的一次重新发掘和认识。他的家乡萧山,正成为他艺术成就的展示窗口。
来楚生的作品如《宛宛卧春雨》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风格。他的性格正直耿介、外冷内热、清冷寡言,一生恭谦并且不善交际。尽管如此,他却拥有潘天寿、唐云这样的知己好友。他们在艺术上的共鸣,成为了来楚生艺术生涯中的一抹亮色。他们的友谊和互相扶持证明了艺术的魅力超越了世俗的纷扰。尽管来楚生的画风在三十年代与当时上海滩的审美趣味格格不入,但他从未改变过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坚持令人敬佩。他的篆刻技艺尤为出色在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诸大家之后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不少名家的印章都出自他的手笔如潘天寿等。然而尽管他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辞海》等权威艺术资料中却鲜有提及他的名字这让人不禁为他感到遗憾。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艺术作品集相继出版人们才重新发现他在书画篆刻界的地位。最近几年关于他的艺术研究也越来越多他的创作思想等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来楚生艺术生涯的一次回顾更是对他艺术正名的一次重要契机。正如他生前曾对学生说过的那句话:“艺术要让后人来说话。”此次展览将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今天下午两点展览开幕现场还将有美术评论家李仲芳的“来楚生生平及其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