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讯

初一孔子论语十二章

初一孔子论语十二章

子夏告诉我们:“亲近贤德取代追求外在形色;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承事君主,尽忠尽职;交朋友,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过了。”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的才思敏捷并以文学著称。在子张第十九篇里,子夏的出场次数非常多,展现了他对孔子教的独特理解。他特别重视循序渐进的实践次第,并在教学中有所侧重。这一章主要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学”,以及“学”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贤贤”,第一个“贤”字作为动词使用,表示尊重的意思。那么,“贤贤易色”意味着尊重亲近有贤德的人,改变对外在形色的过分追求。皇侃在《论语义疏》中解释:人之常情是更重视外貌而非德行,但如果有人能够改变这种心态,转而崇尚贤德,那么此人便超越了对外在的追求。这其实是关于生命方向的抉择。孔子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更注重外在条件如金钱、外貌等,而忽视内在的品质如德行、智慧等。这种追求导致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许多家庭在物质追求的漩涡中失去了真正的幸福和安宁。与此我们与身边亲人的关系也在物质追求的冲击下逐渐疏远。

几年前,我也曾陷入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中,即使搬到父母和兄妹所在的高档小区,我们之间的相处也并不融洽。我意识到物质满足无法填补内心对真挚人际关系的渴望。我意识到一定要改变,不能让忙碌的物质追求掩盖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我开始了寻找答案的旅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逐渐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为了彼此的心灵成长。

子夏强调的“学”更偏重于实践。比如“事父母能竭其力”,意味着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关心和抚慰。孝道的实践需要学习,最基本的是对父母的爱和敬。我们现在常常忽视父母的恩德,没有充分认识和珍惜他们的付出。通过学习《孝经》等经典,我们可以每天去实践和践行真正的孝道。接下来谈谈事君,“事君能致其身”,这里的“事君”我们可以理解为“上司”或“领导”,我们要尽忠职守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味着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里的信不仅指说到做到更指内心有基本的信念或人生的守则。

子夏所强调的“学”的根本在于实践。儒家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因此一开始并不是提实践的理论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去实践。所以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实践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家庭开始然后扩大到天下、。在对境实践中如事亲、事君、与朋友交分别向能竭其力、致其身、言而有信努力为之这些都源于向贤德之人学习的推动力量。当一个人有了成圣成贤的信念并付诸实践时他就已经开始学习了!然后再学习文章典籍将儒家的内涵如孝、悌、忠、信等行持得更有力量。最后感谢大家的聆听!


初一孔子论语十二章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