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也同时考验着他们的时间管理、学习规划等能力。如何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发掘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特长?又如何通过实习和志愿服务更好地了解社会、提升自我呢?若你有继续深造的计划,又该如何为保研或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下我们将通过六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学长们的经验分享,来探讨如何度过一段充实而精彩的大学生活。
以兴趣为导向,主动学习发展
马安骏,北京大学2021级哲学系本科生分享了他的经验。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截然不同,课程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不再局限于考纲。学生应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特长,主动进行相关领域的学习。学业虽重要,但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业,还应关注其他经历、价值观的培养,以兴趣为导向规划学业和生活。
在志愿服务中深入了解社会
陈子玥,大学院2020级本科生提到,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走进社会,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无论是大型活动的志愿保障还是深入街巷的公益服务,都是青年力量与实践的结合。关注志愿服务的公众号或小程序,积极参与,便能感受到志愿服务的魅力。
实习也是试错的重要渠道
田宇,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建议同学们平衡好实习和学业的关系。实习经历能让我们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掌握更多主动权,提升就业竞争力。实习也是试错的重要渠道,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行业兴趣、工作内容等是否符合预期。也要关注实习的公众号,了解实习机会,但一定要确保学业与实习的平衡。
规划深造路径,专业成绩是关键
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大四学生(已保研)建议有意向深造的同学提前了解保研条件。目前很多大学相关专业保研生的指标已超过考研生,因此要关注保研的相关和要求。同学们需根据自己的专业排名来规划深造路径,提前准备所需成果。
合理分配精力,做好时间管理
郭思仪,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城市地下工程方向)2020级本科生强调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的重要性。大学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投入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做好时间规划,选择参与活动、参加竞赛等,让自己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分配精力,避免过度参与活动导致影响学业。
明确学科特长和发展潜力
刘紫玉,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的分享则聚焦于大类招生和书院培养模式下的个人发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明确自身特长和发展潜力,找到喜欢的研究方向。学校和书院提供的资源和平台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华。
大学生活是充实自我、发展兴趣、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通过六位学长的经验分享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以兴趣为导向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重视实习经历、规划深造路径、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以及明确自身特长和发展潜力都是度过充实而精彩的大学生活的关键。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刘洋整理编辑 缪晨霞 校对 翟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