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电影《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当他穿越时空与白晶晶相遇,发现了他们之间以及白晶晶与其师姐之间久已存在的恩怨。尽管经历了千百年的流转,这些矛盾依然未解。至尊宝的灵魂来到水帘洞,那里放置着金箍,他与观音的对话中透露出对长久存在的困惑,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要救出紫霞的强烈愿望。为了这些,他戴上了金箍,踏上了西游取经之路,开始化解人们心中的执念。
我们也是故事中的角色,我们的内心也有各种各样的执念和执着。有时候,这些执念会让我们陷入矛盾和纠结,让我们无法释怀过去的经历。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是什么在支配我们的心,是大脑还是心在支配我们的大脑?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内心是善良的,却会做出伤人的言行。为什么我们会失去理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因为我们被感官认知所主导,失去了内心的觉知。我们被大脑的控制下做出了的、二元对立的决策。
当我们陷入这种困境时,会感到迷茫和痛苦。就像那句诗所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我们当时觉得自己的感受非常真实、正确,但事后又会后悔。我们内心深处还有一种良知的存在,让我们无法完全摆脱执念。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让我们格外痛苦。
心和大脑的感受是共存的,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感官认知和内在觉知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完全封闭感官认知,就像庄子《南华》中的单豹,虽然躲避了外界的伤害,但最终还是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如果我们只追求外在的利益而忽视内在的涵养,就像一样,最终也会付出代价。
单豹和的故事告诉我们,心与大脑需要相互贯通,内外也需要相互贯通。我们需要与外界进行由心而发的交流沟通,同时也需要关注内在的涵养。无论我们执着于什么,只有在经历外在的碰壁和痛苦的懊悔之后,我们才会反省并醒悟。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曾经的执着和纠缠就像一场梦一样,我们会回归大道,不再被执念所困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着和纠结,我们需要去理解和接纳自己。我们也需要学会放下执念,去拯救自己。至尊宝西行取经的过程就是我们当下的自我救赎之旅。
这个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个我,我们想要挽回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执迷不悟的心。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我们等待的也不是别人的原谅,而是自己内心的原谅。
感恩每一次遇见,感谢大家的聆听。愿您内心兴旺,福生无量!
——正太公弟子·齐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