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再次和大家聊聊汉字的奥妙!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字是“皴”。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立刻理解的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含义和用法。
关于造字本义:
在古文中,“皴”字经常出现,如“皴裂”、“皴皱”。它还有更丰富的引申义。例如,在国画中,有一种技法叫做“皴法”,就是用淡干墨擦染,以表现山石树干的皱褶和裂痕。这一技法将“皴”字的本义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在绘画上。
对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许慎对“皴”的解释是:“皮細起也。从皮夋聲。”这意味着皮肤因为某些原因,如寒冷,变得粗糙并出现细小裂纹。其中,“皮”作为部首表示与皮肤有关,“夋”则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发音。
在《康熙字典》中:
《康熙字典》进一步解释了“皴”字,在《梁书·武帝纪》中有“手为皴裂”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武帝因执笔受寒导致手部皮肤干裂的情景。它还拓展了“皴”字在绘画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等方面。
关于读音:
“皴”字的读音为cūn,与“村”字同音。《正韵》里的注音为“七伦切,音村”。熟悉这个读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汉字。
含义用法:
①最直接的含义是描述皮肤因为受冻或风吹导致的干裂现象。例如,杜甫在诗中写道:“手脚冻皴皮肉死”,描绘的就是这种景象。
②也可以用来描述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特别是在长时间没有洗澡或户外工作后,手上、身上可能积满污垢,这时候就可以用“皴”来形容。
③在国画中,“皴”是一种重要的技法,用来表现山石、树木等自然景物的质感和立体感。通过涂出物体的纹理或阴阳向背,让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深度。“皴法”和“皴笔”就是指这种绘画技巧。这一技法将“皴”字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