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前学习拼音:如何把握教育的“刹车点”
根据的相关规定,幼儿园不应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家长和孩子却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始了拼音的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又该如何把握教育的“刹车点”呢?
近期,我在一些优秀的小学进行了采访。当问及一年级新生中有多少孩子已过拼音时,一些老师反映,尽管大部分孩子都学过,但仍有少数孩子并未接触过。
对于幼儿园不教授拼音,但孩子们却都已过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拼音知识是从何而来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家长亲自教授,有的通过下载APP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还有的参加了“幼小衔接”课程,跟随专业老师学习。可见,家长们对于孩子提前学习拼音的需求是极高的。
老师们在进行“零起点教学”时却面临困境。他们既要确保所有孩子都能从零开始学习,又要考虑到那些已过拼音的孩子,避免让他们觉得无聊或没有挑战。这时,老师们就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比如通过让孩子们用拼音记日记、写小作文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拼音的兴趣。
对于那些真的从未接触过拼音的孩子,以及那些没有能力、财力或精力提前辅导孩子的家庭,他们该怎么办?如何把握教育的“刹车点”,避免过度孩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虽然学前教育已经踩住了“刹车”,但家长和老师们仍然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平衡提前学习与“零起点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