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元代的蒋捷的《虞·听雨》中,描绘了一幅岁月流转的画面。少年时期,我们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映照,罗帐低垂,那是青春的时光。而到了壮年,我们在客舟中听雨,面对江阔云低的景象,断雁在西风中鸣叫,那是一种沉重而深沉的人生体验。而今,我们在僧庐下听雨,鬓发已斑白,这是岁月的痕迹,是人生的沉淀。
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千山万水。当我们还未意识到时,青春已逝,容颜渐老,我们已进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不同的年龄段,我们有不同的领悟。古人有言:“四十看头,五十看心,六十看命”。要想后半生过得充实幸福,我们需要紧紧把握住这三个阶段。
首先是“四十看头”。四十岁,我们看的是面貌,看的是精神长相。从出生到四十岁,我们经历了成长、求学、婚姻、创业或事业。这些岁月的磨砺,成就了我们的内在修行,最终反映在我们的相貌上。林肯曾说:“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是自己决定的。”40岁以后,你的容貌正是你赋予生活的样子。
例如郭婉莹,她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优雅从容。即使生活对她粗暴对待,她的脸上也从未失去明亮深邃的眼眸和温柔坚定的神情。她的脸,就是她内心的呈现,是她灵魂的写照。
接下来是“五十看心”,即看心态。一个人的心态代表着他对世界的态度,也预示着他的未来归宿。人过五十,心态决定一切。有一位秀才在考试前夜的两个梦让算命先生摇头劝退,但店老板却以乐观的心态解读这两个梦为大吉大利的征兆。这正说明了心态的重要性。郁达夫曾写道:“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人到五十,心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活的质量。与其纠结于结果,不如放平心态,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刻。
最后是“六十看命”,即看透生命。到了六十岁,我们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听过一句话:“人的一生要经历什么都是有定数的,上天对我们的命运早已做了安排。”六十岁,看透了生命和名利。年轻时追求的名利地位,到头来不过是梦幻泡影。身体健康才是最好的福气。学会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切记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做马。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天伦之乐。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半生已过!然而认真生活的人何惧老之将至?在变老的路上好好生活修养身心、放平心态;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用心过好每一天便是最好的活法。愿你在生命的旅途中勇敢面对狂风骤雨亦能在自己的小院淡然开出一朵小花享受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