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和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和翻译

自古以来,每一天都是探索知识的读书日。书香伴随时间的流转,在平淡的日子里也能找寻到生活的诗意。我是错夏,喜欢阅读、弹琴、练字、写诗等文化活动,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古文观止》中收录的《左传》名篇——《烛之武退秦师》。

故事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郑国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被两国合围。围郑的理由是郑国对晋国无礼且亲近楚国。我们可以看到郑文公的形象,他虚心认错并以理服人。当遭遇危机时,他向烛之武寻求帮助,并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虽然刻画不多,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晋文公和秦穆公的表现也让人赞叹。他们作为诸侯国的,都有深远的谋略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面对烛之武的说辞,秦穆公能够迅速权衡利弊,不仅退兵还与郑国结盟。晋文公同样表现出色,面对秦国的反复无常,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理智地权衡利害关系,最终决定维持与秦国的友好关系。

文章的主人公烛之武更是让人钦佩。尽管他有怨气,但他能顾全大局,没有因为不被早点任用而甩手不干。他不辱使命,足智多谋,他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说的话都为秦国着想,让秦穆公认清“亡郑以陪邻”的害处。他首先从地理位置分析“灭郑”对秦无裨益而对晋有裨益,揪出晋文公不守信用的事迹,用语言艺术化解了危机。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展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三言两语可以带来安宁,也可以招致祸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更让我们领略到语言艺术的力量和智慧。无论是在哪个时代,这种智慧和力量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和翻译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