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白鹿原》的纷争中,黑娃领着兄弟群英荟萃,一举揭露出田福贤手下账房的金书手舞弊行为。金书手面对,不得不抖露去年的贪腐:他侵吞了一千四百余两白银,九个乡约和财务部门瓜分了其中的一千两,而田福贤独吞四百余两。田福贤对此心知肚明,但也只能干笑一声。金书手报出的账目中涉及到了许多细微的计量单位。一石粮食折合成银两的数目极其精细,每石粮食折银为一两三钱一分八厘三毫五丝八忽九微六纤尘渺无穷尽之数。这是描述了在古代计账精细度所涉及到极其小的单位:对于“一厘”“一毫”“一丝”,还可以进行拆分如分成的十份的小小计量,便具有非常高的精准度。“纤尘”在这里描绘了古人的巧妙构思和对精确计量的追求。“纤”代表着一种极其细微的丝线或长度,它在制作精密仪器或测量微小物品尺寸时有着不可或缺的精准度,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较为少见,却于某些特定的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尘”进一步强调了事物的微小程度,如同尘埃般渺小。这个单位更多地带有文学性和形容意味,在实际度量场景中并不常用。“尘”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渺小程度,如成语中的“一尘不染”,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单位所代表的极其微小的概念。“渺”则表达了更为抽象和难以捉摸的概念,它在实际度量场景中应用极少。这种单位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如同夜空中的一颗微尘,虽然渺小却占据着自己的位置。这些微小的单位如“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等不仅用于描述时间的长短,也用于描述其他微小的度量。它们既有实际的计量意义,又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味。这些单位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微小的单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度量衡体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白鹿原》中的金书手报出的重量数字,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计量的精细程度和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这些度量单位不仅仅是古人的计量工具,更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文化的独特表达的体现。通过了解和解读这些度量单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感受古人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