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偶然拾起《朝花夕拾》,初读时并未深入其中,或许是父母与老师的督促让我有些抵触,未能细细品味。当以鲁迅的作品作为期末论文的契机,再次翻阅这本书时,我竟在其中寻得了许多深藏的感悟。在朝花夕拾的岁月里,我仿佛与鲁迅一同穿越,回到了他的童年时光,重新体验那些生动的人物和事件。
孩提时代,长妈妈的故事总让我心生畏惧,警惕那可能会夺人性命的“蛇”。她的告诫让我从小对陌生人有了戒备之心,我识别世界的不确定性。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的描写揭示了孝道的虚伪与残酷,让我对古代的道德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阅读《五猖会》时,我感受到了鲁迅儿时对迎神赛会的渴望与兴奋,以及被父亲强制背诵的无奈与痛苦。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无论是《无常》中的讽刺,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描述,都让我对儿童的教育与成长有了更多的思考。
《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对往事的回忆,更是他调节自我与现实关系的方式。通过文字,他治愈了自己的心灵,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温情与残酷并存的世界。正如书中所述,虽然社会中存在种种不合理与丑陋,但我们的内心仍需保留那份童真与温情,用童年的视角来过滤现实的压力与困苦。
书中细节之处,如鲁迅对三味书屋教育方式的描写,体现了他对孩童教育方式的反思。这些细节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鲁迅的心理,也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而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寿镜吾、父亲、衍太太等人物,虽然并不完美,但他们的存在让鲁迅的童年充满了色彩与温度。
我的童年或许已远去,但我仍能从中找到那份纯真与美好。回忆童年,不是沉溺于过去的荣光,而是找回那份过滤现实的眼睛和心灵。正如鲁迅所言,我们都需要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静下心来回忆童年,让身心得到片刻的宁静与释放。
此刻的我,虽然身处繁忙的生活中,但我依然保持着那份童年的梦想与纯真。我知道,回忆能够减轻我身心的疲惫,让我重新找到前进的力量。让我们像一朵鲜花般自由绽放,让童年的美好永远伴随着我们。
